学校现设有矿业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财经与贸易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体育与国防教学部等3个教学部。经国家煤监局、重庆市教委、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劳动局(人社局)等部门批准,设有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矿业工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重庆市煤矿安全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固定资产原值2.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1亿元。校内实训基地(室)134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实训基地8个、实训室2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02个。图书馆藏书61万册,数字资源19.8T(其中电子图书6.8T),电子专业期刊近万种。学校教学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学习、生活和文化体育运动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绿荫蔽日,书香浸润,传统与现代交融,是重庆市“园林式”单位。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是一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建设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高校、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院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始建于1951年,1998年起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001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地处重庆市江津区。校园占地约14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9.42万平方米。开设有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建筑、财经商贸、旅游、资源环境与安全、文化艺术、生物化工、食品药品与粮食等10个专业大类50余个专科(高职)专业。
2018年起,与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公办本科高校联合开办“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本科专业。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2020年7月,学校获批与重庆文理学院联合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两年制“专升本”本科学生。
截止到2020年8月,学校有全日制专科在校学生16000余人、联合培养本科学生60人、国际留学生90余人。教职工900余人,其中教授80余人,副教授近200人;博士60余人;“双师双能”型教师400余人;有380余名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有国家级专家16人,重庆市市级教学团队7个,重庆市市级专家65人。
学校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与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构建了“政府主导、行业引领、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政行企校联动”平台,推动形成了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安监局、重庆煤监局、重庆市煤管局、重庆能源投资集团联合共建我院的“五方共建、六方合作”的新格局,并与市内外300多个企业建立了产学合作关系。在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安监局共同支持下,学校建立了安全科技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作平台。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与大型企业联合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措施,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就业后“零过渡期”和紧缺专业学生上学“零缴费”。近几年,新生报到率超过90%,第一志愿填报率超过200%,毕业生“双证书”率97%以上,连续五年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在96%以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85%以上,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现有专兼任教师470人,其中:教授(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8人(6人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等)127人;博士24人,硕士210人;“双师”素质教师300余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市级教学团队 7个;国家级专家20人,重庆市市级专家61人。聘请 380名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并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教授等16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学校位于重庆市规划建设的区域中心城市江津区,距离重庆市大学城30公里,紧邻重庆绕城高速(重庆二环线),占地面积 111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1亿元。校内实训基地(室)134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实训基地8个、实训室2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02个。图书馆藏书61万册,数字资源19.8T(其中电子图书6.8T),电子专业期刊近万种。学校教学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学习、生活和文化体育运动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绿荫蔽日,书香浸润,传统与现代交融,是重庆市“园林式”单位。
学校曾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能源系统、煤炭系统“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重庆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十佳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文明单位”、“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教育功勋特色高职院校”等荣誉称号,我校示范建设成功案例两次入选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学校是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要成员单位、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重庆市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煤炭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重庆市煤矿安全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奖学金:设立校长荣誉奖学金10000-20000元/年;此外,还设立有学习综合奖学金、学习优胜奖、学习进步奖。
勤工助学金:学校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全年发放勤工助学金超过200万元。
特殊困难补助:学校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提供特殊困难补助,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社会企业奖学金:我校校友、成都豪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志伟先生在我校设立30万元/年的“志伟励志奖学金”,奖励50名学生,每人可获6000元/年;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设立的“重庆市安全工程奖(助)学金”。我校安全技术与管理、职业卫生技术与管理两个专业符合条件的在校学生可获重庆市安全工程奖(助)学金;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我校设立每年共13000元的“中海达奖学金”等。
专项奖学金:按6000元/生年设立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单项奖助学金;设立境外交换生专项奖学金,用于鼓励学生参加境外交换学习。
助学贷款:按国家相关助学贷款政策,入学新生,可在生源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属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咨询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国家奖助学金: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国家政策规定,在校学生可享受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奖学金8000元/生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生年;国家一等助学金4300元/生年、国家二等助学金3300/生年、国家三等助学金2300元/生年。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900余人,其中教授(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80余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等)近200人;博士60余人;“双师双能”型教师400余人;有380余名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有国家级专家16人,重庆市市级教学团队7个,重庆市市级专家65人。学校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教授担任学校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教授等16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社会服务:学校以特色优势、优质资源服务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建有重庆市高职院校首个院士工作站——“刘人怀院士工作站”;建有省部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矿业工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现代教育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重庆市煤矿安全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成博士、教授企业工作站30余个。学校是国家建设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矿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信息技术软件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和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年均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金额超过3000万元。2019年培训达到1.2万人次。
产教融合: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依托地方优势产业,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被重庆市教委确定为整体向产教融合型深化高校。学校积极推进“政行企校”五方共建平台和各类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与市内外300余家单位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组建了重庆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开展集团化办学;与新大陆、中兴通讯合作共建中兴通讯、新大陆物联网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与华为、阿里巴巴、南方测绘等联合建成华为班、南方测绘班、阿里创新班、海亮班,形成混合所有制多元办学机制。
专业建设:学校开设有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建筑、财经商贸、旅游、资源环境与安全、文化艺术、生物化工、食品药品与粮食等10个专业大类50余个专科(高职)专业。专业紧跟重庆市智慧重镇、智造名城发展方向,全面契合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服务地方装备制造、汽摩及零配件、新型材料、电子信息、食品五大产业集群。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保持高水平,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71%。
国际合作:学校发起成立了中泰职教联盟,是中泰职教联盟理事长单位,与泰国、马来西亚、老挝、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等近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开展海外留学生培养和技术服务。经国家教育部备案,与澳大利亚堪培门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合作举办中澳高等教育专科项目涉外会计专业(中澳班)。积极响应中非合作论坛上“八大行动”,与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坦桑尼亚联合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开办“鲁班工坊”,与南非开展留学生项目。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高校建立了长期校际交流机制,在专业合作、课程认证、职业资格认证、教师培养、学生交流、学历提升等方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